实行轮值制度,发挥支委特长 |
作者:hncsmg 发布时间:2010/9/27 |
廖桥山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主要有四个特点:第一,支部主委和支委是兼职从事党派基层组织工作(俗话说是扛着米袋子打工);第二,人员组成成分广;第三,没有工资报酬、职务方面的约束力;第四,民主党派的成员大多数是单位的中层领导或骨干力量,本职工作比较繁忙。这种基层组织形式和特点给基层组织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存在支委没有积极性,缺少热情,党员看支委,搞得不好就是只有主委一个人在“跳来跳去”的情况,基层组织的工作很难开展。 民革桂林综合一支部共有党员25人,其中支委6人(含主委),支部针对现实中存在的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建立了支委“轮值”主持活动的制度。经过几年的实践效果比较明显,支委工作的开展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支部的各项工作也得以顺利进行,全面完成上级组织交给的任务。 支委“轮值”制度,就是支部的每个支委按月份轮流负责主持支部的组织活动,如支委会、支部大会等。如果市委会安排的活动在其负责的月份开展,支部的组织工作也由轮值的支委负责组织。 这种“轮值”制度建立的主要通过以下步骤逐步实施的:首先,支委会成立之初召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除本届支委外,重点邀请上届支委、老同志、普通党员、市委会联系支部的干部,就支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针对民革基层组织的特点,广泛听取意见,取得多数支委的认可,统一支委的思想,达成支部工作由支委“轮值”的意见。 其次,将支委“轮值”的制度写进支部的工作计划,交第一次支部大会进行讨论,获得支部大会通过后作为支部的制度要求支委自觉履行。 第三,经过支委会讨论,结合市委会的工作计划,主委编制支部年度工作计划表,把每个支委负责的月份列出,以书面形式分发到每一位党员手中。 第四,主委首先带头负责第一次的支部活动,以起榜样和示范作用。 第五,主委负责督促支委履行“轮值”制度。 确订制度以后,每个支委(含主委)每年度负责两次相邻月份的活动,一次支委会议(或支委扩大会议)和一次支部大会活动。每次支部活动的内容除市委会安排外,活动内容、地点、性质、方式均由轮值支委提出,经由支委会(或支委扩大会)讨论商定,活动过程全权由轮值支委安排主持,其他支委协助。 这种支委轮值制度的实施,不仅加强了支委和党员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到党员的思想、工作情况。同时,主委有更多的时间加强与上级的联系,及时将上级的指导思想、工作要求传达给同志们,有更多的时间考虑、解决支部的管理、工作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避免由某一个人事事到底,占用太多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轮值的支委更主动关心民革的工作,主动联系市委会及时了解有关精神和信息以便传达,支委主动想办法、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特长,尽力搞好责任时间内的活动。还能将支委的组织能力、工作能力的高低、强弱、对支部的工作是否尽心尽力,一一展示在党员的面前,便于党员评判和监督。支委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支委间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履职水平。 支委“轮值”制度的实施,使支委的能力得以充分施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副主委翟时亮同志的特长是在民革中交际广、人缘好,支部安排他负责中秋国庆期间的活动,三年来,每年一个主题的中秋活动,都邀请其他支部人员参加,搞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主委廖桥山同志比较喜欢历史,好读历史书籍,他把支部作为讲座的课堂,主持支部历史讲座,邀请民革桂林市委会主委、本支部老党员李世荣畅谈支部的历史,自己也开讲了“五一口号”、“昆仑关战役”、“桂系抗战史”、“桂系及国民党高级将领介绍”等等;副主委王仁馨同志,对参政议政,写建议、写提案颇有心得,重点谈参政议政之事项,并邀请有经验的同志和支部的同志们座谈,同志们从中得到不少启发;支委李昌玲同志组织能力强,她把支部活动开到资源县的八角寨风景区。 支部三年来各项工作开展较为顺利,每年度12次活动(6次支委会6次支部大会)均可依计划实施。“特色”的支部组织工作和带来的“特色”支部生活,使支部的生活、学习充满活力,支部各项活动的出勤率均保持在70%以上。支部的各项工作也取得很好的成绩,创新的支部建设工作也得到民革桂林市委会的高度赞誉。 (作者系民革桂林市委会综合一支部主委/责编 卢淼) |
上一页:岳麓区总支委员陪伴老同志过重阳节 下一页:锦屏支部的六个工作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