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长沙会战——对日阻截战 |
作者:hncsmg 发布时间:2012/5/11 |
(胡博) 本文刊载于《国际展望》第524期 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就此爆发。第二天,日军“中国派遣军”第23军在南方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同时,也从广州向香港发动进攻。中国军队为了配合英军守备香港,命令第4战区策应香港方面的作战,并抽调第9战区的第2、4两个军南下增援。此时在长沙地区与中国军队对峙的日军第11军发现这个情况后,立即以第3、6、40三个师团对长沙发动进攻,以期牵制中国军队南下,为第23军攻占香港等地提供有利条件。于是,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称之为第二次长沙作战)爆发了。 由于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上将指挥得当以及坚守长沙的第10军官兵奋力抵抗,使得日军始终被遏制在长沙城下。同时,薛岳上将又命令第26军、第73军从第6战区,第4军、第74军、第79军从广东、广西方面向长沙紧急集结,第20军、第58军、第78军、第99军从捞刀河以北南下,以期将日军第3、第6师团包围于长沙而聚歼。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大将与他的参谋长木下勇中将见主攻长沙的第3师团接连攻击仍无法攻占甚为焦虑。不久阿南大将又得到了关于“中国军队第9战区外线兵团正逐渐向长沙地区逼近”的情报,以及第11军参谋长木下勇中将等人的连番撤军要求,终于决定于1942年1月3日下达了撤军命令。 阿南惟畿大将的撤军命令要点如下: 1、我军将敌军牵制在长沙方面,已达到策应华南我第23军之目的,并且扫荡了长沙市内大部地区。大坪、青木飞行战队,密切地配合了本次作战。
![]()
1月4日,日军第3师团长丰岛房太郎中将为了救出陷入长沙城内的加藤素一少佐(第6联队第2大队长,以于1月2日为第10军预备第10师击毙,日军尚以为加藤少佐仍旧被围)以及隐蔽其撤退企图,对长沙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但是所有的进攻均被守军第10军击退。4日入夜后,第3、第6师团乘夜脱离战场,又长沙市郊分别向东山、朗梨市撤退。 当日军撤退的时候,坚守长沙的第10军军长李玉堂将这一情况及时汇报给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薛岳司令长官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命令原准备在长沙附近合围日军的各部队改变任务,转为由不同方向堵击和追击撤退的日军,以期“在汨罗江以南、捞刀河以北地区”“彻底歼灭败逃之敌”。其部署为: 1、罗(卓英)副长官为追击军总司令,指挥第26、第4、第73军于微日(5日)拂晓前开始,以第26军由牌楼铺、东屯渡经枫林港、麻林桥、梁家桥(福临铺东北8里)、麻峰嘴、栗山巷、长乐街道,向长乐街、伍公市追歼败逃之敌。第4军由阿弥街、左家塘,经东屯渡、石灰嘴、青山市、福临铺、李家坡、双江口道,向新市、兰市河追歼败逃之。第73军由长沙经石子铺、马鞍铺、新桥、栗桥、马山神、武昌庙、骆公桥道,向骆公桥、归义追歼败逃之敌。
4、第99军军长傅钟芳为西方截击军总司令,指挥第99军及第140师,在石子铺以北、新市以南地区,自西向东截击北溃之敌。第197师固守原防。第99师之一部固守湘阴、营田。 随着1月4日入夜后日军撤退行动的开始,一场以中国军队追击和日本军队突围的战斗就此开始了。 1942年1月4日20时,日军第3师团兵分两路开始撤退,师团长丰岛房太郎少将命令师团部和所属第68联队先行撤退,命令第29旅团长石川忠夫少将指挥的第18联队断后,掩护师团主力撤退。 命令发布后,第3师团部由长沙东侧1公里的周家湾撤退,并于次日凌晨2时许抵达浏阳河畔东山军桥。使日军头痛的是,这里的唯一一座可供部队撤退的军用桥梁却早已被中国军队第79军的破坏,师团长丰岛房太郎只能命令工兵第3联队直接涉水渡河架设浮桥,但是却遭到已经在河对岸构筑工事的中国军队第79军所属两个团的猛烈射击而行动困难,丰岛师团长无奈只得命令部队向浏阳河以南的磨盘洲行动。 中国军队第4军59师在师长张德能少将的指挥下,于4日夜由长沙城南向朗梨市迂回,从侧面向日军第3师团实施侧击。与正在撤退的日军第3师团68联队第1、第2大队分别发生战斗,第59师并切断了日军联队部和所属第1大队的联系。其中在清水塘地区,中国军队第59师的一个营与日军第68联队本部和担当护卫的第3大队第7中队发生战斗。这个营见日军进入伏击圈后,先以手榴弹机关枪猛烈扫射,随后发起冲锋,并突破了保护联队部的第7中队防御阵线,直取联队部的军旗小队(第1大队1中队1小队),使日军联队部一度陷入恐慌。可惜由于日军第2大队的及时增援,致使功亏一篑。 日军战史对此曾有生动描写,现摘录于下:“重庆军仍然在继续冲锋,迫近军旗已在咫尺之间,联队长的野宪三郎大佐拔出战刀,在紧要关头拼命战斗。本部传令小队、军旗小队以军旗为中心,组成圆阵,与冲来之敌接战格斗,保护军旗。军旗已危急万分。田中象二中尉事后追述说:‘重庆军的手榴弹,投掷距离,如果再延长10米,人和军旗就都被炸飞了。’” 中国士兵越过简易小桥追击日军。 日军第68联队部在得到第2大队的增援后,丰岛师团长立即命令第2大队大队长横田庄三郎少佐对已经冲出阵地的中国军队第59师发动反击,同时命令“徒步部队、驮马部队和拥有多数伤兵的卫生队”各自编成突击班,在先头开路,乘黑夜强行前进。在经过了一阵“急袭突破”之后,第68联队部和第2大队终于突破中国军队第4军所设置的重重防线抵达了位于东山渡河点西北方的李家湾子。在战斗一开始就与联队部失去联络的第1大队由大队长鬼头三郎少佐指挥,在突破了中国军队第59师175团的层层阻击之后,也于1月5日6时许与联队部汇合。 日军第3师团另一路由第29旅团长石川忠夫少将率领的第18联队负责断后,当师团部和第68联队陆续撤退完毕后,石川少将指挥的第18联队也开始了撤退。幸运的是,中国军队第10军由于在长沙城内顽强阻击日军的进攻,所部急需休整,对于第18联队的撤退并未展开攻击。在该联队于1月5日凌晨2时许抵达渡河点西侧后,始得知了师团部仍在为架设浮桥而努力。为了配合工兵部队的工作,第18联队长石井信大佐立即命令所属第2大队第7中队作为先头部队先行进至渡河点掩护工兵部队架桥,但是当这个中队前进至浏阳河畔对磨盘洲发起进攻时,再次遇到了对岸中国军队第79军的射击,中队长松本中尉阵亡。 5日黎明时分,日军第18联队主力与第3师团部汇合后,联队长石井大佐立即命令所属第1大队强攻在磨盆洲阻击日军的中国军队第79军阵地。不久担负第29旅团部护卫任务的第2中队也赶来汇合,石井大佐于是将所部编为两个分队,一个分队由石井大佐亲自指挥向磨盆洲发动进攻,另一个分队护卫师团部、旅团部和联队军旗(这个时候,日军第3师团联队以上指挥部皆集中在一个地方)。就在石井大佐率领的部队猛攻磨盆洲时,该联队的军旗也一度遭到威胁,后来竟由师团长亲自担负起保护军旗的任务。原来当79军阻击日军时,逐渐发现了日军指挥部所在地(尚未判明是何级别的指挥部),于是该军军长夏楚中中将一面命令炮兵轰炸,一面组织突击队发起渡河冲锋,企图歼灭这个日军指挥部。 日军战史曾这样写到:“此时,步兵第18联队,将军旗安放在后岸民宅中。可是,突然院中落下了一棵敌迫击炮弹,瞬间就将护卫军旗的哨兵上半身炸飞。恰值那时,第3师团长丰岛房太郎中将正在安放军旗的隔壁房间,当即跑出来大声喊道:‘我来保护军旗,’亲自担任起保护军旗的任务”。这是继第68联队军旗遭受威胁之后的第二次军旗危机。 当石井联队长率领的部队终于突破中国军队第79军的防线后,发现指挥部以及军旗遭到危险,立即命令跟随渡河的佐源贤一中尉率领的炮兵中队掉转炮兵向进攻指挥部的中国军队开火,暂时组织了中国军队的进攻。随后,先于18联队撤退的68联队在突破重重阻击后,也赶到了渡河点与师团部汇合,并将渡河进攻的中国军队击退,使第3师团指挥部暂时摆脱了危险。 第3师团虽然在1月5日凌晨时分集中了所属部队,但是在接下来的进攻中始终无法突破守军第79军的阻击,第3师团伤亡达500余人。于是在5日下午15时,丰岛师团长终于决定向第6师团撤退的朗梨市靠拢,以期与第6师团汇合,联合突围。终于在1月6日凌晨,第3师团借助了浓雾的帮助与第6师团会合了。 晚第3师团两个小时撤退的第6师团在撤退途中十分幸运。由于后卫部队部署得当,第6师团撤往朗梨市的军桥仍在日军的掌握中。此外第6师团在撤退中并没有遭到中国军队的阻击和追击,在5日拂晓时分顺利抵达朗梨市。当第6师团长神田正种中将得知第3师团的突围情况后,于是命令所属第23联队第2大队掩护第3师团向朗梨市方向的撤退。但是第13联队的第2大队明显面队数倍与己的中国军队,掩护的任务并没有达成,反而在第3师团直接指挥的第6联队第2大队的“收容”下向朗梨撤退。 就在第3师团与第6师团在朗梨市成功汇合后,第6师团的好运就此终止,因为尾随追击的中国军队第4、第26、第79军等部已先后追击至朗梨市附近,并向朗梨的日军发起围攻态势。日军的两位师团长经过商议后决定联合突围,并留下第6师团的第45联队在朗梨固守,以掩护主力部队的撤退。在完成任务后,第45联队也与6日11时放弃了朗梨市。日军两个师团在经过1天的联合突围后,终于在1月7日凌晨撤抵捞刀河北岸、枫林港地区。 ![]()
另一路撤退的日军第40师团在向春华山撤退途中遭到中国军队第37军的多次阻击与侧击,担负师团左侧掩护任务的第236联队为了收容伤员而为中国军队第37军追着打,损失最为惨重。 由于1月6日这天浓雾弥漫,中国军队第37军在追击时突然与日军第236联队遭遇,并当场打死在前沿观察“敌情”的236联队第1大队第3中队第2小队长弘田哲男少尉,随后双方陷入混战。1月7日黎明时分,第37军由北、东、南三个方向对日军第236联队据守的双华尖、仙姑殿发起总攻。据守双华尖的236联队第2大队伤亡惨重,在不到15分钟的战斗内,该大队大队长水泽辉雄少佐和所属第5中队长三宅善识中尉、第6中队长关田生吉中尉相继阵亡。 日军战史是这样描写第236联队第2大队的情况的:“双华尖上的第5中队在突然遭到猛烈炮击的同时,被优势之敌冲入阵地,约60名守军顿时死亡一半,山顶被占领。在此同时第2大队本部,也遭到奇袭。水泽第2大队长立即率领预备队第6中队断然进行反击,虽然夺回了山顶阵地,但仅在15分钟的激战中水泽大队长、三宅、关田两中队长战死,以及其他12名军官伤亡”。 当日军第40师团抵达春华山地区时,又遭到了中国军队第78军的阻击,双方战斗入夜,日军利用迷雾摆脱了78军,经罗家冲向学士桥退却。 1月8日,日军第3、第6师团由捞刀河北岸继续北退,沿途虽然不断遭到中国军队的截击、侧击,但是仍旧不顾一切的撤退。同一天,中国军队第9战区接到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上将的电话,他在电话中要第9战区“以福临铺东侧的古华山为界,西面由杨森副司令长官负责,东面由王陵基副司令长官负责,督率各军务须阻止、切断敌军。如敌从某军正面逃走,即将其军长枪毙”。鉴于这个严厉的“指示”,第9战区负责拦截的第20、第37、第58、第73军和负责追击的第4、第26、第78军各部队终于将日军第3、第6师团包围在进至青山、福临铺、影珠山地区。 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大将为了接应第3、第6师团撤退,命令第9混成旅团为第3、第6师团解围。第9混成旅团长池之上贤吉少将受命后,立即调动手头能指挥的两个大队,以中国军队据守的影珠山为突破口,发动进攻,但是被守军挫败。为了迅速攻占影珠山,池之上少将又抽调了独立第40大队第1中队、第4中队、大队直属炮兵小队、通信班一部以及若干卫生兵编组为“集成大队”,执行奇袭任务以扰乱中国军队的指挥系统,并任命独立第40大队第1中队长山崎茂大尉为集成大队大队长。池之上旅团长对这个临时编组的大队命令如下:“山崎集成大队,应于8日日落前后,从西冲东南侧森林附近出发,于明(9)日拂晓前,夺取影珠山山顶附近要地,以后竭力确保之”。 使池之上旅团长未能意料的是,当时在影珠山的中国军队有20军的三个师和58军的两个师。以一个临时编组的大队去攻击如此强大之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虽然如此,由山崎茂大尉率领的集成大队于9日零时经希古台突然进攻东影珠山东北地区,猛攻中国军队第20军和第58军的结合部,并且误打误撞,竟然打到了第58军所属新编第10师师部。 首先发现日军的是新编第10师特务连连长罗用颜少校,他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了第58军副军长兼新10师师长鲁道源少将。鲁道源得知后,立即命令特务连投入战斗,并急调离师部最近的新10师30团1营前来增援。然而新30团第1营尚未赶到,特务连的阵地已被突破,日军集成大队“奋力”向新10师师部逼近。鉴于如此危急情况,师部副官长杨又斋中校建议鲁道源少将立即指挥师部后撤。终于脱离了危险的环境。 时任第58军副军长兼新编第10师师长的鲁道源在他的回忆录中是这样回忆的:“九日,东方还没有发出鱼肚白的时候,新10师指挥所附近突然发现稀疏的手枪声,接着特务连罗用颜连长向鲁副军长报告说:‘敌人已由西冲附近突上山腹,正与我连部附近腰子坡上部队肉搏’。鲁副军长当即严令罗连长督率所部奋战,要与阵地共存亡,不许敌人窜上山岭。同时又调30团1营营长尹然赶上影珠山,会同特务连围歼上山敌军。新10师副官长杨又斋见枪声渐近,建议将指挥所移动,半小时后敌军竟窜到原来的指挥所,邱参谋未及时移动,立北敌军击毙。敌军再度冲锋,企图占领影珠山,卒以特务连火力旺盛,官兵奋勇冲击,而不得逞”。 此时正在前线与日军第9混成旅团其余部队作战的第20军军部得知58军所遇到的窘境后,将手头所能调动的唯一一个骑兵连赶往58军增援。这个连在少校连长杨汉烈的指挥下勇猛冲锋,并且得到了134师一个营和新10师29、30两个团的增援将日军山崎大队包围,经过2个小时的战斗,将山崎集成大队全歼,并击毙山崎茂大尉。 日军战史是这样描写山崎大队的覆灭经过的:“天明后,在山上双方的混战,极为激烈,官兵们不断的负伤倒下,10时左右,我弹药用尽,在到处的草丛中,可以听到伤员的呻吟生和自绝的手枪声,山崎大队长负伤,满身是血,但仍继续指挥战斗。最后山崎大队长终于决心殉国,于是命本部附斋藤军曹突围向上级报告关于夜袭及其后战况与决心殉国等情况。……斋藤军曹走后,山崎大队长再度遭到迫击炮弹的轰击而死亡。接着士兵们就用刺刀互相刺杀或者用手榴弹自爆而死”。 在第20军和第58军协力将突入影珠山的日军歼灭后,立即组织兵力对日军第9混成旅团发动反击,彻底击溃了第9混成旅团,使该旅团始终无法越过影珠山与日军第3、第6师团会合。 就在日军第9混成旅团对影珠山发动攻击的时候,日军第6师团为了配合第9混成旅团的攻击,也对汉见山至青山市一线的中国守军发起攻击。神田师团长以步兵团长竹原三郎少将为指挥官编组竹原支队(辖第23联队、独立山炮兵第2联队)作为师团的前卫部队于1月8日黄昏时分向青山的中国守军发起攻击。 但是当神田师团长正要下达攻击令的时候,却接到了航空队投下的第11军阿南司令官的命令,命令中直接指出,要第6师团“经福临铺东侧向界头市转进。于是神田师团长将突围部署做了调整,以原本担负师团后卫任务的第45联队作为前卫,经福临铺向瓢风山前进;以第13联队在师团主力的前方,向麻林市前进;以竹原支队担负后卫任务,向麻林市北侧前进。 1月9日,第6师团主力顺利突围到麻林市,但是担负师团右翼的第13联队和辎重兵第6联队却在冯家瑕地区被已经打败第9混成旅团进攻的中国军队第20、第58军分割包围。10日,日军派出第1飞行团的飞机支援第13联队的突围行动,但是第13联队仍被第20、第58军的阻击阵地所阻,此时跟在第6师团后面追击的第4、第26军也已先后赶到,第13联队遭到前后夹击损失惨重。联队长友成敏大佐惟恐部队被歼灭后军事文件陷入中国军队手中,于是下令将所有文件全部焚毁。该联队在战斗入夜后,得到了师团后卫部队的竹原支队的增援才冲出包围圈。 当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大将得知第6师团再度陷入中国军队的包围圈后,急命第3师团、第40师团、第9混成旅团分别从麻林市东、象鼻桥和影珠山以北向福临铺和其以被地区推进,一方面解第6师团之围,一方面集中兵力向被突围撤退。 ![]()
1月11日,日军第6师团及第3师团陆续突出拦截线,第40师团从春铪山东侧北撤。中国军队第37、第99军再在麻石山、麻峰嘴等地进行截击。日军一面抵抗、一面撤退。至12日,日军退至汨罗江北岸才得以收容和整顿。第4、第20、第37、第58、第73军尾追至汨罗江南岸后停止追击。由夏守勋中将指挥的第78军则于8月13日渡过汨罗江,向长乐街以北继续追击。 1月14日,中国军队第37军自颜家铺、第4军自伍公市、第73军自新市继续展开追击。暂54师自洪桥、长湖、第140师自黄沙街由北向南实行堵击。第20军、第58军自黄谷市、关山由西向东截击。对日军形成了新的追击包围战,此后激战两昼夜。日军再次突破包围全部退回新墙河以北原防地,而中国军队的第20、第58、第78军等部则继续在汨罗江以南继续搜索日军残留部队,一面向新墙河以北日军阵地实施警戒。至16日为止,中国军队第78军追至四六方,暂54师向忠坊、第140师向桃林、西塘一带扫荡日军残部。中日双方基本恢复了会战开始前的态势。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尾声就这样结束了。 根据第9战区在战后所呈报的战果中声称“击毙敌第3师团第18联队长土屋京次,第34联队长木原义雄,辎重联队长片冈初吉,第6师团第13联队长友成敏一,第9师团第36联队长板口利夫,以及大队长以下多名”。可是在实际上,日军在整个撤退过程虽然遭受惨重损失,其中第40师团236联队仅剩“战斗兵20人”,第9混成旅团的集成大队全军覆没。但是阵亡的最高级军官也仅仅是第236联队的第2大队长水泽辉雄。至于上述战报中所说的人命,一部分是确有其人而并未阵亡,一部分则是根本无其名的虚构人物。这对于整个战报中所显示的实际战果使人值得怀疑。此外在军令部所编的《第三次长沙会战经过概要》中则判断“日军损失当在百分之六十五以上”。而根据日军战史显示,在整个“第二次长沙作战”中“战死官兵仅为1591人(含军官108人),战伤官兵为4412人(含军官241人)”,这个数字也使人觉得疑惑。如前所述,在整个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光在追击过程中日军的40师团236联队就损失惨重,第9混成旅团的一个集成大队也告全军覆没,此外还不算第3师团在捞刀河以及第6师团在福临铺遭到中国军队“猛烈攻击”后的损失,这些损失早已超过了日军战史上所公布的数字了。 中国军队的这次追击作战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在根本上仍旧没能破坏日军对长沙的牵制作战方针,香港的沦陷对于日军第11军的作战初期目标来说,还是完成了,只是日军指挥层没能料到负责牵制作战的第11军会损失如此惨重。此外中国军队在进行追击、截击时忽略了控制渡河点,仅79军一个军在战前控制了东山渡河点,使日军第3师团一度陷入混乱状况,被迫改变撤退方向。如果其余各个军都重视控制渡河点将渡河军桥都予以摧毁的话,那么战果将更为丰富。对于担负追击任务的部队,如果能迅速渡河紧追日军,不使日军轻易摆脱,也必能对日军以更大打击。总的来说,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所取得的胜利对于鼓舞刚受到日军偷袭的美国军队的士气起到了决定作用。在会战结束后不久,美国、英国都给国民政府发来贺电,全国上下一片欢腾,使中国军民对于战胜日本更加信心倍赠。
日本军队:
|
上一页:党外干部的政府任职谱 下一页:程潜与湖南和平起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