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28名抗战老兵简介 |
作者:hncsmg 发布时间:2014/6/24 |
截至2013年8月,浏阳市确认28位老人为抗战老兵,他们是: 钟恒寿—1920年3月5日出生,居大围山镇都佳村。1940年被抓壮丁到部队,编入58军第7团,1940年3月到1942年5月在江西参加奉新、上高、高安战役,因被派去送信与连队失散,1942年返回浏阳。 古光全—1917年9月2日出生,居三口镇东盈村。先在浏阳南市分所当警察;后在岳浏司管局(长沙河西)教新兵;1943年参加抗日挺进军(游击队) ;在浏阳三口打游击抗日。 王子基—1927年11月14日出生,居古港镇新园村。15岁在衡阳参加湖南省保安14大队,在永州南山任连部通讯员,受第10军指挥。1944年参加过衡阳保卫战,有60年抗战胜利纪念章。 周绍耿—1923年9月27日出生,居古港镇古城村。长沙燕山中学毕业后,1942年入陆军99军99师,曾在徐州太兴部队,大概在1942-1943江西瑞安黄埔分校学习7个月后回部队,1943年任中尉文书。战争受伤,入22后方医院住6年,解放后回家务农。 张启招—1926年2月19日出生,居古港镇新园村。1943年入伍。参加当时县长焦达悌成立的浏阳自卫队。自卫队两次参加抗日战役,第一次,配合国民党58军,在汨罗与日军的遭遇战, 58军遭日军11架飞机的轰炸,损失惨重。县长将自卫队带回浏阳。第二次为参加衡阳保卫战,1945年回乡务农。 罗昭尤—1924年12月29日出生,居溪江乡浆田村。 1940年11月参加中国国民革命军岳浏师管局任战士。1941年1月赴江西上高新编第三军12师参加抗日,。1943年6月在萍乡58军参加抗日。1944年参加吉安作战和江西大江口战役。 何维圣—1924年4月4日出生于中和镇丁字村,1942年7月,由乡政府抓丁到枫林部司管区关留两个月后,被送宜春江下加入58军军部工兵营三连三排,参加过常德会战。后返归分宜,1944年再调到萍乡,浏阳、株洲、湘潭、衡阳等地抗击日军。日军战败后,派回萍乡接军部家属,期间因思乡心切回至家中。 陈香岑—1923年12月8日出生,居镇头镇土桥村。1941年被抓壮丁到衡阳,编入第十军第十团三营八连高射炮部队,衡阳会战失守后,退到广西桂林、柳州、贵阳,调到卫生大队任担架兵,1945年日本投降后参加别动队约1946年参加别动队,后又改为交通警察总队,部队开到河南商丘,后投奔到弟弟陈国栋所在的南京空军训练司令部,随部队到了台湾,1949年3月坐飞机到广州,回家一直在家务农。 陈少明—1924年1月5日出生,居镇头镇河口塅村。1941年在浏阳被抓丁后编入第九战区第4军59师,,同年到常德参加保卫战,农历4月28日参加长沙保卫战(战败),退到邵阳宝庆。后在郴州休整后在宜章县白石渡与日本军队血战,随后到广西、江西与日军开展游击战,到福建接受日本投降后回家。白石渡战役负伤,由下士升为中士,回家前部队在南昌。 万付全—1925年2月11日出生,居镇头镇连山村。 1941年入79军194师581团通讯员, 1941年--1945年参加了湖北合口、长沙、常德等所有战役。一直到广西独山,在常德负伤。 陈 奇—1927年12月29日出生,居葛家乡玉潭村。1943年8月被抽丁。加入为99军99师297团1营3连。1944年夏天在汨罗火车站对面山头被日军围困,被解救后随军至浏阳北乡杨谷滩。1945年5月至江西万载,后又回浏阳水家村。抗战胜利后往江西九江德安县接收。 高汉洲—1924年6月11日出生,居葛家乡马家村。 1940年2月被抽丁到衡阳常宁柏坊第四补训处学兵第五队上等兵。1941年迁移至常宁县城、邵阳县城。1942年编入第三队副班长。1943年5月请假回家。9月被抓壮丁往江西新余县政府当政警。同年冬为县长宋伯贡卫士。1944年随宋伯贡至安徽浙苏皖边区挺进军总司令部。1946年任下士班长。同年冬至南京中训团财务训练九中队上等兵。1949年元月随部队迁广州经株洲时脱离部队回家。 刘光德—1924年7月5日出生,居普迹镇新府社区,1943年入100军19师输送连,上等兵,军长施中诚 1944年到1945年参加长沙会战、湘西会战,一直到了芷江。 谭子成—1923年10月11日出生,居普迹镇大鸡头村,1942年2月自愿入第六战区26集团军75军预备4师司令部参谋室上士文书。 75军四师部队驻扎在宜昌雾渡河。同年6月调师直属战炮连任准尉事务长。 1944年初为配合长沙会战,在长江湖北沿岸多次阻击日军。1944年7月,调军部军需处总务科任少尉军需。 1945年部队调往四川省綦江县,巩固陪都防务,7月返防湖北兴山县。日军投降时,部队派往湖北应城受降,被派驻应城古城台看守仓库,1949年回家。 黎霞林—1920年12月17日出生,居普迹镇书院村。 1942年参加宪兵18团特务连,绕道四川、贵州进入山西作战,1943年春节后并编陆军83旅。1943年被宪兵18团派驻中央银行守金库。还到四川禁毒和销毁毒品。1945年6月83旅开赴上海、南京清残敌,护两城,1948年下半年起义投诚,因负伤回家。 邹长青—1925年12月24日出生,居普迹镇书院村。 1942年入陆军野战炮兵团第十团,学习测量通讯。1944年调入第九战区21军团4军炮兵团,参加了滇西大反攻和保山战役。 刘光尧—1926年8月2日出生于普迹镇五丰村, 1944年入陆军100军19师司令部,二等列兵,1944年--45年参加长沙会战、湘西会战等。 黎桃生—1918年8月18日出生于枨冲镇青草社区,1934年被抓丁,1937—1946年在第六战区长沙警备司令部73军15师,到修水潜江县河岭打日军(潜江战役)负伤住院。国军败退后在江陵县政府财政科做事,长沙会战国军战败后回家。后到湖北第六战区长江上游兵站监部直属第三支部当经理文书上士,后为少尉司书、会计,派送军火、粮食等押赴前线,在潜江时被日军炮弹弹片击中头部。日军投降后,从事接收、遣送当地日本投降人员、物资。 陈晏题—1924年12月24日出生,居永安镇大安村。1942年8月,参加抗日游击司令部第一纵队炮排,在永安镇、彭家冲、九溪洞、神岭等地同日本人打了三仗,打死300多日本鬼子。同99师合作在平江一代抗日,后改编入73军15师三炮营,在汉口受训三个月后回湘,在部队时叫陈万喜。用的主要是美式武器,采用游击战和散炮点。 朱洪斌—1921年2月15日出生,居永安镇坪头村。1939年冬就读黄埔军校第十八期特种兵化学兵科。1942年分配到军政部学兵总队重炮二团担任排长。同年,至昆明乘飞机到印度(纳木嘉)美国战术学校印度分校军训一月,后参加密支那、那莫、芒坎战役。 王正相—1920年1月1日出生,居沙市镇长兴社区。在长沙弘道专科学校学习一年后,经亲戚军医处长汤松崖介绍,在江西修水漫江参加挺进军(李默庵部),在总指挥部军需处做文书,一年后到祁阳参加西南游击队干部训练班学习2-3个月后,因病请假回家。 邓杏生—1927年8月19日出生,居洞阳镇西原社区。1942年8月,参加抗日游击司令部第一纵队,在本地同日本人打了三仗,1945年5月改编进入73军15师到南京。1949年4月21日参加解放军,56年回湘,58年到广州铁路局株洲站工作,62年下放回家。 张家仁—1924年五月初四出生,居淳口镇山田村。&, amp;, amp;, lt;, SPAN style="FONT-SIZE: 14pt" lang=EN-US>1939年11月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二分校七总队步兵科,毕业编入远征100军。1942年在洪江陆军机械化学校学驾驶坦克三个月。1944-1945年从洪江至昆明然后转飞机至印度纳木嘉,加入中国远征军驻印度总部战车第七营学习坦克, 驾驶,筹集军械,投入反击战,抗战胜利后,由纳木嘉至昆明回国。 黄术林—1923年7月8日出生,柏加镇仙湖村人,居集里街道平水村,1944年5月去桂林第6军修械所当学徒, 1944年6月随第6军到昆明。9月参加军政部军械保养干部培训班学习重兵器、修炮和开车,约半年时间。1945年6月分配到湖南沅陵第十八军第二游修队, 1945年10月到贵阳联总勤务总司令部(简称联勤)军械保养团。1946年后到南京、苏州、高雄仍在军队从事军械管理。1949年从高雄经广州回家。 钟诗田—1925年1月10日出生,居关口街道金口村。1944年,在浏阳被抓丁入伍,到大瑶训练一年,看到别人都逃回来也回家了, 1947年又被抓丁入伍,到河南开封打仗负伤, 1949年接家信后回家。。 潘善美—1926年4月3日生,居关口街道长兴社区。1942年10月在常德澧县任 100军辎重兵团团部文书,1943年2月到常德津市。1943年4月到广西桂林东南干部训练团培训2个月。1943年6月在邵阳佘田桥归队,编入整编75师591团3营7连。1944年4月在湘西63师189团游击抗日。1945年11月抗战胜利后回乡。1947因内战被抓壮丁。1950年在海南被俘虏,被遣散回乡。 王 福—1922年11月23日生,居城区方竹路153号。 1941年自愿参军,入99军99师295团3营任文书。1944年5月驻扎在浏阳官桥乡。后调往江西南昌、九江一带。1946年在江苏镇江、如皋金界乡界溪村起义加入解放军。1952年回乡。 朱仲舜—1920年9月23日出生,黄埔军校17期2中队学员,在后方带学员(湖南省干训团),军衔少校。 其中黎桃生、何维圣、朱仲舜三位老兵于2014年1—2月逝世。 (供稿:浏阳工委吴海宁文字 周利和摄影)
|
上一页:长沙民革党员援助病重抗战老兵 下一页:民革长沙市关爱老兵系列活动之四:浏阳工委致敬抗战老兵 弘扬爱国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