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 -> 关爱老兵
别致“心香”致敬抗战老兵
作者:hncsmg   发布时间:2014/9/24

    昨日是“九·一八”事变83周年纪念日,长沙百万中小学生再次佩戴“胜利花”
    别致“心香”致敬抗战老兵
  长沙晚报9月19日讯(记者 朱敏 通讯员 胡锦棉)鲜艳的红旗、闪耀的五角星、绽放的芙蓉花、飞翔的和平鸽……近一个月来,这四种符号融合而成的抗战“胜利花”在长沙满城绽放。昨日是“九·一八”事变83周年纪念日,长沙近2000所中小学校百万学生齐刷刷戴上胜利花,用一抹新颖别致的“心香”向抗战老兵表达最深的敬意。
  “抗战老爷爷的故事让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湃,9月18日,这一天太需要我们学生铭记了!”昨日,天心区幼幼小学六(二)班学生江定坤在校服上佩戴胜利花时,神情严肃。

  8月11日,本报刊登面向全国征集“胜利花”设计图稿的消息,短短10天,活动组委会收到近两百套优秀作品。经过专家组慎重评选,最终确定的作品包含了形似和平鸽的花瓣、五角星的花蕊、红旗和芙蓉花的鲜红等元素,彰显了“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设计主题。随后,“胜利花”制作方法通过长沙晚报、星辰在线、长沙文明网、长沙教育信息网发布,全市中小学生和家长一起动手制作,在裁剪缝补中感受“花儿”背后的峥嵘岁月、热血情怀。

  9月1日,长沙近2000所中小学校百万学生佩戴“胜利花”走进校园,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向冉冉升起的国旗肃目敬礼。这种纪念方式,在全国属于首创。9月1日至14日,全市中小学生和志愿者在各公共场所和中小学校门口义卖“胜利花”。目前,全市已筹集义卖款510596.82元,由长沙市志愿服务基金会雷锋基金接收,全部用于资助抗战老兵。

  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沙将在以后每个抗战纪念日组织全市中小学生佩戴“胜利花”,使其成为长沙这座拥有深厚抗战文化的古城的一道风景。

    他曾亲手击毙7个鬼子
    记者寻访幸存的抗战老兵“谭猛子”,他参加过长沙会战和常德会战
 
  昨日是“九·一八”纪念日,长沙中小学师生佩戴胜利花。图为育才小学老师正为学生整理胜利花。 邹麟 摄
  记者 王斌 通讯员 陈治
  “听我歌,唱我歌,听我唱个莲花落,日本鬼子真可恶,占我东北豪取夺,烧杀掳掠无不作。我们有个谭猛子,名字叫做谭昆山,刺刀杀死仨日寇。”

  在岳麓区黄埔同学会保存的70多年前的抗战史料里,有一段莲花落夸赞了中国军人、敢死队长“谭猛子”谭昆山。谭猛子今安在?记者通过寻访,在岳麓区西湖街道黄泥岭社区找到了谭昆山老英雄。他与儿子儿媳住在旧住宅楼一楼狭小的套间内,如今已是93岁高岭,因糖尿病而导致腿疾,半卧在病榻上。但他一谈到抗战和日本非法占据我钓鱼岛,便面色赤红、双目圆睁、拍案怒吼、不能自已。记者深深感受到了一个抗战老兵的爱国情怀。

  谭昆山1921年出生于衡阳祁东县,16岁到长沙一所小学任教职。他还没有来得及正式给学生上课,“七·七”事变便发生了,满腔热血的少年谭昆山受到极大感召,投笔从戎,先后隶属于七十三军、七十四军,参加了光荣而惨烈的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上高会战、湘西会战等。

  让谭昆山印象最深刻的是高安战役。高安是江西小城,在多个大型会战中均发挥过关键性作用。中国军队与日寇在此反复拉锯,高安至少四次易手。由于装备不佳,中国军队往往是守城战失利后,再通过夜战、巷战、白刃战夺回了阵地。因此谭昆山专门向郭占魁教官请教如何用好刺刀杀敌的技巧,并苦练了三个月。在其中的一次大战打响后,时年不到20岁的他出任敢死队长,发动奇袭,并用刺刀杀了3名日寇,名震一时。1940年,谭昆山考入黄埔军校成都本校18期学习,毕业后任特种大队大队长。在谭昆山的抗战生涯里,共与日军战斗20余次,亲手击毙日寇7名。

    挥毫写下奋发图强不忘国耻
   老兵张默坚讲述远征军赴缅作战故事
  本报讯(记者 石祯专 通讯员 胡富君)“83年前的9月18日是国耻之日,大家一定要铭记日军侵华历史,勿忘国耻!”昨日,黄埔军校16期学员、曾随中国远征军38师赴缅甸作战的抗战老兵张默坚老人语气铿锵。现年95岁的张老胸前戴着胜利花,无法释怀那段血泪记忆。他挥毫写下了“热爱祖国,关注历史,奋发图强,不忘国耻”,提醒国人勿忘那段屈辱的历史。  
  张默坚老人回忆说,1942年2月,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他随38师中国远征军南进缅甸打击日寇。中国先后投入兵力达40万人。日军先是用飞机狂轰滥炸,接着坦克扫荡、步兵攻击,经过20多天的激烈交火,中国军队伤亡惨重。

  相关新闻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孩子们齐声高呼。昨日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3周年纪念日,长沙市岳麓区中小学通过各种形式纪念,以此提醒人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记者 王斌 通讯员 刘霞)

  老兵身上子弹印记令孩子泪流满面

  昨日是“九·一八”事变83周年,长沙育才学校全体师生展开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在听抗战老兵讲故事时,当听到101岁的王光亚讲起在中缅边境与日本兵作战的故事,看他身上留下的子弹印记,孩子们几度泪流满面。(记者 谭琳静 通讯员 朱爱朝)

    全国各地隆重纪念“九一八”事变83周年 刘云山出席沈阳“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
    撞钟鸣警让人感到胸口发热
 
  9月18日,一些学生参加“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新华社发
  在“九一八”事变83周年之际,全国各地隆重纪念这一重要历史事件。18日上午,“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在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举行。上千名抗日老战士、武警官兵、机关干部、学生代表齐聚于此参加撞钟鸣警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仪式并讲话。
  18日上午9时18分,警报声响彻沈阳全城。刘云山发表讲话指出,举行“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就是要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勿忘国耻、圆梦中华。讲话结束后,刘云山等领导同志和群众代表神情凝重地推动钟槌击响“警世钟”。14响钟声,寓意着中国人民14年抗战历程。

  “在课堂上听老师们讲过‘九一八’的历史,但到现场来参加仪式,感觉还是不一样,很庄严。”沈阳市上园一教育集团六年级四班学生黄欣雨说。黄欣雨的班主任李继忠告诉记者,早晨7点多,他就带着班里30多名学生从学校出发,前来参加纪念仪式。“现场来参加这个活动,为的是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触那段历史,那是整个国家的灾难。”

  担任撞钟手的沈阳鼓风机集团劳模徐强说,撞钟鸣警令人记忆深刻,让人感到胸口发热。“‘勿忘国耻’不是一句口号,要化成大家共同的努力,这次活动会成为一生的记忆。”

  当警报声从沈阳全城四面八方渐次响起,当钟槌撞击警世钟的钟声隆隆传来,现场的每一个人伫立沉思,行人和车辆也自发停了下来,汽车司机鸣响汽笛。与此同时,辽宁省其他13个城市也同时拉响防空警报。全省的火车、轮船也在同一时间鸣响汽笛,共同纪念那段不能忘记的历史。

  沈阳市“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已延续了20个年头。1995年,沈阳根据市民建议,在9月18日晚的10点26分,大约当年日军炮击北大营的时刻鸣警;后来考虑到市民作息时间的因素,提前到晚上9点18分;再后来又改到白天的9点18分。如今,这项旨在“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纪念活动,已扩展到全国百余座城市。

  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爆发83周年暨沈阳鸣警撞钟活动20年,新华社开展“网上撞钟鸣警”活动,鼓励网民以点击方式进行纪念。9月18日,在新华网、新华通的纪念“九一八”专题中,网民通过点击按钮进行撞钟纪念,并在微信上分享到朋友圈。

  相关新闻

  希望日本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

  18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敦促日方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有记者问,今天是“九一八”事变83周年纪念日,中国国内举行了一些纪念活动。中国政府对此有何评论?

  洪磊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开端。中方纪念“九一八”,目的是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他表示,日本军国主义近代发动的对外侵略战争给亚洲受害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我们敦促日方正确认识和对待这段历史,恪守迄今在历史问题上作出的郑重表态和承诺,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洪磊说。

  新闻链接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随即以此为借口,炮轰北大营,进攻沈阳城,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此爆发。事变次日凌晨,沈阳城陷落,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掀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上一页:长沙抗战老兵领取“胜利花荣耀老兵慰问金”
下一页:[老兵故事系列之八]老兵谭子成的烽火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