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议政 ->
黄嘉杰建议重建六部尚书张百熙故居得到有关部门重视
作者:开福区工委   发布时间:2015/9/10 16:49:49

 

民革开福区工委党员黄嘉杰于近期向有关部门提出了保护六部尚书张百熙故居的建议,长沙市政府市长胡衡华78日在《每日视点》103期上批示后,开福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代区长沈裕谋立即批示,要求就张百熙故居进行调研,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黄阳主持召开五部尚书张百熙故居保护工作会议,区商务和旅游局、文体新局、沙坪街道办事处、沙坪湘绣公司立即实地调研,并与提出该建议的民革党员黄嘉杰进行联系,提出了意见,目前正在有条不紊、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张百熙(1847—1907)字埜秋,一作冶秋,号潜斋。湖南长沙人。清末大臣,著名教育家。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年(1876年)散馆,授编修。其后先后任山东乡试副考官、山东学政、四川乡试正考官、日讲起居注官、国子监祭酒、江西乡试正考官、广东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礼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吏部尚书、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户部尚书、邮传部尚书等职,张伯熙在朝中位高权重,与湘人谭嗣同、杨度等交往甚密,思想激进,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因参入戊戌变法因为曾举荐康有为而获罪,被革职留任。被慈禧冷落,大权旁落,以致19073月末上朝时被太监李连英指着鼻子大骂:混账王八蛋,赶紧滚下去。张百熙一口气没上来,心肌梗塞,被活活气死。

其最大贡献是:担任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时(时为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比蔡元培早),引领张之洞等倡导学习西方,奏准所拟各级学堂章程六件:《京师大学堂章程》、 《考选入学章程》 、《高等学堂章程》、《中学堂章程》、《蒙学堂章程》,统称《钦定学堂章程》。是我国第一次以政府名义规定的完整学制。张百熙鉴于教习人才的缺乏,选派四十余人赴欧美日本留学,各省派官费留学生由此开始。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奏设教习进士馆。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奏请先设法政科、文学科、格致科、工科,以备大学豫科学生及各省高等学生毕业后之升入。建议在广安门外瓦窑和德胜门外官地作为建造大学堂之用,并奉旨议行 张百熙一生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工作,注重培养人才,对京师大学堂有开创性的贡献。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教育制度,完成了中国教育从小学到高中的学制和课程设置改革,直至现在我们仍然在用。被誉为:中国大学之父

 原国军第三战区的代表张叔平是尚书张百熙的儿子。尚书张百熙的墓葬在长沙县春华镇。尚书张百熙的故居,就在现在号称中国湘绣之乡的长沙市开福区沙坪街道办事处的老沙坪粮店,这个地方小地名叫:照壁脚下

沙坪小镇,是长沙市和开福区两级政府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重点打造的旅游文化商业街项目,是全国首家以湘绣为特色的休闲旅游商业街。整个设计融入湘绣之乡文化,围绕民俗文化村、园林生态园两个国家3A级景区错位发展,将着力构筑中国湘绣生态文化旅游区——沙坪小镇完美体现。尚书张百熙故居就位于沙坪小镇中心,为湘绣之乡来神点睛之笔,建议抢救性保护好五部尚书张百熙故居。

 

五部尚书张百熙手迹

 

(该图片为卢晓亭大人第五代孙、鸿涛房地产公司常务副总卢明松先生提供,在此鸣谢。)此为尚书张百熙在京高就后,衣锦还乡看望昔日同窗卢晓亭作,当时尚书张百熙没有带礼品,只好当场为卢晓亭(七品县令)夫妇画像二幅,以志纪念,可见张功力深厚,又可见张清廉。

 

 

上一页:【同心论坛】陈莉红:同心携手 共创辉煌
下一页:谢建国:关于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自身建设和作用发挥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