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建设 ->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如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作者:hncsmg   发布时间:2009/11/27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十六届六中会作出的重大决定,不仅是执政党的奋斗目标和任务,也是民主党派在新时期新阶段的神圣使命。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履行好职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充分发挥作用,是各民主党派不负使命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就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如何发挥职能作用谈几点认识。
    一、不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认识,加强思想建设,为构建和谐政党关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阶级解放的长期武装斗争历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的。
    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及全国人民共同作出的完全正确的历史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共产党执政的前提下,各民主党派参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政党制度。它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现实优势,有利于加强全国人民的团结和发展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有利于正确处理社会各阶层的矛盾,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因此,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要全面了解中国的具体国情,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认识,认清西方政党制度的本质特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自觉接受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近20年来,一大批思想活跃、年富力强、文化素质较高的成员加入到民主党派,给民主党派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客观要求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要以思想建设为核心,认真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认识参政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肩负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确保在履行参政党职能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充分发挥民主党派进步性和广泛性优势,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条件
    作为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参政党,在战争年代及和平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也应充分发挥民主党派进步性和广泛性,特别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作用,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民主党派的进步性表现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主党派的广泛性表现为一是历史渊源存在多样性;二是来自领域存在广泛性。因此,民主党派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存在和新生的社会各阶层有着不同层面和不同程度的联系,在协调各种关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举世公认的高增长,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前景。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又处于矛盾的凸显期。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主要表现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以支部生活为平台,学习中共中央各项方针政策,掌握成员思想情况,把成员的思想统一到中共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当地中共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上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职能;以开展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为平台,深入群众,将各个社会阶层利益群体的诉求通过政治协商的渠道充分表达出来,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以开展社会服务为平台,调动党派成员及其所联系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推进当地经济社会建设服务。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和转型时期的社会复杂性出发,切实把握社会转型期的特殊性,充分发挥在反映社情民意、协调社会关系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职能作用,代表广大成员及其所联系群众的利益,及时反映他们的心声和诉求。围绕思想上的“困惑点”,正确引导,理顺情绪,多做增进理解,扩大共识的工作;围绕矛盾的“易发点”,见微知著,常抓不懈,多做促进团结,凝聚人心,集聚人气的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条件。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切实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各成员要处理好党派工作与本质工作的关系,做到两不误,双促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要激发广大成员的工作热情,支持成员努力做好本质工作,鼓励他们成为业务排头兵,学术带头人。
    在参政议政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共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精心选题,找准切入点,找到突破口,深入调查研究,为中共党委政府推进社会发展提供参考意见,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言献策。要以专业深度、政治高度和战略眼光,找准问题症结,深入分析原因,提出科学合理建议,为调研成果转化创造条件。
    在社会服务方面,立足实际,利用特长和专业优势,以符合边远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科学确定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团结和带领广大成员,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开展好社会服务工作,为边远地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社会服务工作所带来的利益,增强民主党派成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通过围绕发展履行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作者:朱庆跃

上一页: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下一页:科学发展观与参政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