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攻玉 |
作者:hncsmg 发布时间:2009/12/14 |
由国家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精心组织的全国首批高职高专院校领导培训班一行共21人由我任团长,于2006年10月21日出发前往德国,进行为期30天的学习座谈、考察访问,受到德方的热情接待,我们收获颇丰。这是高职教育从跨越式发展逐步转型为规范、内涵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渴望借鉴与学习外部世界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到德国培训正好圆了我们的梦想。 1998年我还是中等专业学校校长时,参加了教育部组团到德国考察“双元制”职业教育,留下深刻印象,其完备的法律规定,严密准确分工的组织机构,鲜明的目标组成了一个世界领先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为德国各类技术工人的培养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而这次到德国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由于安排的时间长,走遍德国的东西南北,接受综合大学、应用技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十几个院校的培训学习,走访行业协会、参观实训、实习实验场地,考察研究院所、技术中心、高新科技开发区,与德国教育行政部门以及中国留学生座谈讨论。可以说对德国的各类教育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多元与差异、改革与创新,对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着广泛的借鉴与重要的启发。 一、多元与差异。 所以德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多种模式。各个学校也各具特色。每个联邦州均根据本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特色来采用不同模式办教育,如巴符腾堡州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就大大多于应用技术大学,而在北威州甚至没有职业技术学院,但德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管是什么模式,都属于一种教育类型。它是衔接中学、中职甚至成人的应用型职业技术教育,完成从学士到硕士的大学教育。 二、改革与创新。 首先,改革的是缩短学制。不论是综合大学,还是应用技术大学,包括职业学院,统一学习三年拿满180学分即可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就业。而不是过去非要读5年半或5年拿到硕士学位毕业就业。而且要求不同国家、不同学校、相同专业的学分互认。明确了学士、硕士、博士的学习年限、学分标准,原来那种七、八年甚至十来年还在读大学现象一去不返了。 其次,学生读大学要分摊一点成本费。每学期交500欧元,还有180欧元学籍注册管理费,虽遇到学生强烈反对,但不管怎么样,免费的德国高等教育,明年就划上句号。明年德国公立高校的行政教学管理及科研人员转为雇员,不再享受政府公务员终身待遇。老教授还是老的待遇,但有新的考核办法;新聘教授,有新的管理,各高校都提高对教学质量的管理,加大对教授业绩、成果的考核,增加对专业设置的评价论证,加强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特别是新知识新技术的教学与应用。 正是在“博洛尼亚宣言” 下推行的这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固守传统的德国高校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抓管理的副校长对我们说:“学校的这个改革得罪了所有的教授和管理人员。但就这样为什么还要改革?整个形势的压力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大学之间已开始激烈的竞争,一是联邦政府提出资助:“十所大学进入世界名校的计划”。二是联邦各州政府都在削减庞大的教育经费,提倡高校竞争,考评各大学业绩划分经费,推动大学成为独立法人自主营运,这样办不好的大学有可能破产,被兼并或者出局。 不仅仅是改革,各个高校还都把创新摆在首要位置。因为只有创新才能使高校各具特色,如特里尔应用技术大学创建出,“零排放大学校园”,从自身实践中整合出新的理念,开发新的专业。如“物质流”理念就是循环经济、零排放、可持续发展,其开发的专业就有“环境经济”、“环境规划”、“环境工程”。其研发的项目与成果带动了一批环保企业,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其在中国福建省做了四个工业园区及鼓浪屿的环境保护整体规划,为贵阳市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整套方案。 为了创新,德国的高校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专业之间、学生之间、教授之间,主动设立论坛,共同研发项目。信息时代已使单打独斗的年代成为过去,只有共生才能共赢。 作为一个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院长,这次培训有太多的感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更高,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压力更大,而借鉴是最好最快的学习。德国人已经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走出了一条路,我们还要左顾右盼吗?积极创造我们自己的多元与差异,奋起改革与创新。我们就能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大道。 (作者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湖南省委主委、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
上一页:“中山学”性质、任务及方法之我见 下一页:厚爹感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