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园地 -> 书画摄影
周铁农在“孙中山研究与中山学”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作者:hncsmg   发布时间:2009/12/25
时间: 2009-11-18 | 文章来源: 民革中央宣传部

近一段时间以来,举国上下沉浸在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喜悦气氛中,在这个独具纪念意义的金秋时节,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和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在安徽黄山召开“孙中山研究与中山学”学术研讨会。首先,我代表民革中央和两个研究会,对莅会的各位安徽省领导致以衷心的感谢,对从百忙中拨冗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和理事表示热烈的欢迎!

孙中山先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20世纪中国与毛泽东、邓小平并列站在时代最前列的伟人。他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实践,对近现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和深远的影响,受到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的的崇敬。

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对中山先生始终给予了崇高的评价。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在孙中山去世13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孙中山的伟大,“在于他的三民主义的纲领,统一战线的政策,艰苦奋斗的精神”,“三民主义纲领与统一战线政策”,是孙中山“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又指出,孙中山“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1996年,江泽民同志在孙中山诞辰1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孙中山先生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特别是他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江泽民同志还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把孙中山与毛泽东、邓小平并列为20世纪中国的三大伟人。

2006年,胡锦涛同志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在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上,这一精神遗产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山先生的这些崇高评价和重要论述,对亿万炎黄子孙特别是广大民革党员继承、发扬孙中山精神,给予了巨大鼓舞和激励,也为学习、宣传、研究孙中山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民革作为由原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创建的民主党派,对中山先生一向怀有崇高的敬意和深厚的感情。民革从孕育、成立到发展的漫长历史阶段中,一直受到中山先生思想和精神的重要影响。许多民革前辈正是在中山先生的引导下,在孙中山先生晚年亲手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中,从新生的中国共产党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前途和希望,从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其以后的各个历史转折关头,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从而奠定了民革成立的政治和思想基础。

自1948年成立以来,民革几代人继续秉承中山精神,坚持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不断进步,从与中国共产党一起反对独裁内战、争取民主和平的政党,转变为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共同致力于建立新中国的政党;转变为与中国共产党一道,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参政党。继承、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成为民革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革特色最基本、最重要的体现。特别是以孙中山爱国思想为纽带,团结、联合海内外朋友为祖国统一大业共同努力,成为民革一项十分有特色的工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革中央及许多地方组织,在继承发扬中山精神的过程中,以孙中山研究学会为载体,召开各种学术研讨会、出版论文集,广泛开展各种研究、宣传活动,已经成为海内外推动孙中山学习、研究和宣传的一支重要力量。

由于孙中山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孙中山研究在海内外一度成为“显学”,研究队伍人才济济,学术成果汗牛充栋。而民革所开展的孙中山研究,则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学术性和政治性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研究工作中突出政治性的关键。同时,学术性是开展研究的基础,没有坚实的学术基础,政治现实性也会被架空。近年来,学术界不断就如何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和深化孙中山研究、使之不断走向深入展开探讨。我们因此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正是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尝试提出“孙中山研究与中山学”这一课题,并召开本次学术研讨会。希望从事、关心孙中山研究的学术界同仁借此机会聚在一起,共同回顾、总结已经取得的成果,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对建立“中山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中山学”与各门社会科学的联系与区别、“中山学”的学科性质、方法、范围和任务等课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借以推进孙中山研究的系统和深化。与会的各位理事,特别是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十分支持我们的工作,在本职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仍及时提交了高质量的、颇有见地的论文并参加会议,为本次研讨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对此,我代表民革中央深表感谢。我们将用两天的时间,主要围绕“孙中山研究与中山学”展开探讨,希望大家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进行热烈、深入的学术讨论,为孙中山研究如何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走向深入贡献自己的一份智慧和力量。

上一页:虎虎生威奔前景--长沙晚报元旦献词
下一页:“中山学”性质、任务及方法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