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 -> 关爱老兵
·[老兵故事系列之十七] 通讯兵向心桂:拼命保障线路畅通
作者:宣传处   发布时间:2014/12/8 13:56:22

(此文发表于《团结报》2014年12月6日第六版)

镜头里的抗战老兵·之十六

通讯兵向心桂:拼命保障线路畅通 

  

向心桂向我们讲述抗战故事。 

 

老兵向心桂。 

    

      ●文字记录/ 摄影 周利和

      向心桂,102岁的抗战老兵。一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十年从军,八年抗战亲历者。老人的一生如同厚重的线装书,已深深刻在历史长河中。

      浏阳高坪,一个风光秀丽的老区。以鞭炮、夏布、小辣椒并称“高坪三特”,驰名中外。桂花盛开的季节,怀着敬仰之情我去拜访老人。10月21日,天气很好。老人在前坪桂花树下晒太阳,神情落寞。任马路上车流如水,仿若一尊雕塑。根根钢针般的白须在阳光下闪烁。我没有惊动老人,五十米外我用长镜头认真地捕捉着百岁老人脸上的风霜,也从心底认真琢磨着老人,102岁是我拍过的最老的老兵了。采访老人三次,每回都想走进老人的心里。或许是想分享老人的抗战故事,分享那些浴血奋战的场景。也许只是想和老人聊聊,聊聊百岁老兵的风雨历程,聊聊远去岁月中老人的喜怒哀乐,还有他念念不忘的战友兄弟情。老人确实老了,已无法连贯他八年的抗战历程,或许70余年前的往事已从老人脑海中淡淡远去。有时一个下午,他会数十次重复一句话:99军来浏阳是来缴58军的枪……其他时间就沉默。哪怕是为什么缴58军的枪,老人也淡忘了。

      三次采访,将老人的故事挖掘出来一些,我知道这正是当前我们需要的抢救性采访,也是一个民革党员应有的使命和职责。

      “我叫向心桂,生于1912年12月23日,我出生于湖南省沅陵县沙金滩镇碑凹山村上书垅溪组。我祖上是河运,一个很危险的活,有上顿没有下顿,很苦很苦;小时候父亲不想让我跑河运,因为危险。所以十三岁我就和堂兄学裁缝。我们兄弟三人都没上过一天学,至今我也不认识几个字。我和师傅去洪江开裁缝店,多年没回家。二十岁时回家母亲不让我走,让我结婚。那时大哥已结婚,二哥因为脑子有问题没有娶亲。父亲在我五岁时就已经去世了。母亲是瞎子,带我们弟兄三人,受了很多苦,很多苦。”说到这时老人抽泣着。“我一生最亲的是母亲。没有尽孝,我对不起母亲。1934年村里抓壮丁,我们兄弟三抽一,大哥已婚,二哥脑子坏了,所以只能是我去。母亲怕我被抓,让我躲在木板楼上,母亲眼瞎给我送饭的时没注意,被我们家族一个叫三公公的保长发现我藏在楼上。于是我被抓了壮丁,到了常德99军通讯营,我当了一名通讯兵。

      我随部队在益阳呆过5、6年,在广西呆过4、5年,去过湘阴,汨罗,靖港、铜官好多好多地方。军长叫梁汉明,99军有3个师:92师、99师、197师。我们通讯营营长叫尹志民,连长叫尹志华,是亲兄弟,和军长都是广东人。我先在通讯营工作。在益阳立过一次战功。日本人飞机经常轰炸我们的通讯设施、电话线。我想了办法,征用5艘民船连在一起,将电话线从船舱中穿过。由于这次立功,我被调到军部纠察队。”

      我忍不住问:“说说您那次战功好吗?”老人很羞涩笑了笑接着说:“1937年,日本人侵略中国,我们在益阳沅江那一线打了5年,后来又到广西南宁那边打了三年。我记得在益阳那一次仗打得很激烈,鬼子的飞机每天都轰炸,我们通讯营主要是保证线路的畅通,常常在敌人的轰炸中架线,好多战友被炸死炸伤,好惨。在枪林弹雨中一天几次甚至几十次架线都很正常。我立功的那一次是在沅江河,沅江那边都是湖区,河流,湖泊无数。线要过河、过湖、过水塘,难度大。有时线路在河中被炸坏,修起来麻烦。鬼子又总来轰炸。前方弟兄们与鬼子打得天昏地暗,每一处阵地都要经过反复冲杀和牺牲。线路不通,指挥部无法指挥,要多死好多兄弟。于我想了一个办法,我和营长说用几条破船在河中央连起来,线路就从船舱中过,炸坏了也容易结,就能保证线路的畅通。几个月仗打下来,这条用五条船连起来隐藏的通讯一直没被鬼子发现。我的这个法子在全军得到推广,于是我立功了。营长认为我很聪明,要直接升我当排长,因为我不识字只能安排到军部纠查队,我很高兴,因为这样我就能经常看见军长梁汉民了”。老人很自豪地笑着。

      提起梁汉明军长,老人依然激动。他说见到军长要敬礼。礼节有敬军礼、握手礼、鞠躬礼。

      “我们军长梁汉明是中将,黄埔毕业,开始任师长,1941率领部队参加薛岳指挥的三次长沙大会战,升99军中将军长,军长率部参加过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湘北大战及长沙四次会战,还有桂南会战,鄂西各次会战。

      1945年8月日本投降, 99军在九江受降并接替新3军防务。1946年我们军长梁汉明、副军长甘清池等在庐山共同修建了99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名为“陆军第九十九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梁军长说:“第99军抗战八年阵亡10400余人,这是纯阵亡数字,还不包括受伤的,这是多么巨大的代价!”军长亲自为纪念碑写了一对联:“风萧易水屠龙去,月冷庐山跨鹤归”。可惜我没去看过,前些年想去没去成,现在老了,去不了罗。”老人不停叹气。

      “我们99军经常在益阳、湘阴及洞庭等地和日军作战,洞庭湖日军有炮艇,经常向我们99军部队进行炮击,我们不怕死,也不知道怕,反正早上出去就没想晚上能回来。我常帮助老百姓躲避空袭。经常大清早就帮老百姓清理一些重要的物品,躲到郊区去,等轰炸平息再回到城里做生意,有时到晚上10点多钟才回。”

      “到了纠察队就完全不同了,纠察队员很神气,一根长枪一把短枪,事情很多,维护纪律,纠正部队的军风军纪。常常受到长官的表扬。我抓到过欺压老百姓在村里买东西不给钱的军人。我记得浙江奉化一个叫李少武的人在高坪街上买肉不给钱,他就像一个兵痞,他是伙夫。我抓住他的时候他磕头求饶,我不放过他,因为老百姓向我们反映过多次。他们伙夫班来了很多人围攻我,我还是把他抓到军长那去了。军长狠狠地处分了他。那时在我们纠察队就我做事最认真,所以为难的事队长总是叫我去处理。队长说只要向心桂去了,就没有干不好的事,可惜我没文化,所以没能升官。

      因当过裁缝,和军官接触机会也很多。那时休息的时间我就给师长团长营长连长的老婆做旗袍,我们连长结婚的衣服都是我做的!我当兵十来年,没别的本事,就是会做衣服。在地方给百姓做,在部队给长官做,都没赚过一分钱,长官们顶多给一包烟抽。

      纠察队也打仗,记得在广西有次和日本人作战,打了好多天,战斗很激烈,那天我们在一个庙里的后山上埋伏着,敌人的飞机不停来侦查,我们躲了一天一夜,没有被鬼子发现。那天早上,连长从林子里走到外面去看看情况,我去追连长,告诉他营长说不能从林子里走出来,怕暴露。我亲眼看见一连长从大庙的大门走进去的,我追着一连长走到另外一个小山头,只有十分钟的时间,鬼子的飞机就把大庙和我们埋伏的那片树木炸成了平地。我们营,我们连全没了,就留下了我和一连长。我和一连长返回去掩埋战友的尸体时,我们俩一句话也没说,眼里冒着怒火,心里流着血。在后来的战斗中,我们把悲伤化作了动力,杀鬼子毫不手软!

      在广西我们也打过很多恶仗。那次日军在火炮、飞机支援下强渡邕江,要直攻南宁。我们城防还没完成,只能应战,但没能阻住日军渡江,想想都后悔。

      我们去南宁一路上没有鞋穿,每天行军脚都是烂的。那一次在独山,和鬼子打了好多天,打到后来我们没弹药了,只能撤退。好多鬼子在后面紧追我们,我们一批战友负伤了,每个人的脚都是烂的,所以战友我们都背不动,只能轮流背着走。又走又爬,很惨。到了一个山头上,好陡的山坡,成片的茅草。营长让我先滚下山坡,因伤员都不敢滚,我和营长只能带头做示范,从山顶滚到了山底。弟兄们滚下来不少。可我亲眼看见没下来的战友们都被鬼子一个个刺杀了,我们气得嗷嗷叫,没有弹药干着急,没有眼泪,只有愤怒!

      那个年代,我们的武器差,又没有飞机坦克,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们吃亏。我参加长沙会战的时候,十几次游过湘江架线,我们把三棵树连接起来。想尽办法让线路畅通。我经常想要是有现在的手机多好,每回打仗架一次线我们就要死一回兄弟。前面的倒下,后面的跟上来,好让军部能够指挥到师、团、营。让我们打胜仗。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我们99军从益阳来浏阳,来缴58军的枪。58军驻扎在浏阳这一带,他们在地方上乱搞,军纪很坏,他们还杀老百姓,奸淫掳抢,那时军部给我们一个死命令,缴枪一个奖5元钱,不缴枪就杀。可我们到了浏阳,58军又跑了。

      日本人投降,我们由湖南浏阳调至江西永修驻防。我33岁了,也不想打内仗,就和几个战友留了下来。我喜欢高坪,这里的老百姓很实在,没有把我们外地人另眼相看。新中国成立后我就在这里安家了,五七年我结了婚,还是李贞将军的干娘孔婆婆给做的介绍。李贞将军是1955年授衔时全国唯一的女将军。那一年我在孔婆婆家做缝纫,老人家看我人老实,技术好,又给我介绍生意,还跟我做媒,让我成了亲。我婆婆子更是个苦命人。几岁给别人家做童养媳,嫁过两次人,受了不少苦。我们没有生过孩子,领养了一个儿子,现在儿子儿媳都对我们很好。我缝纫做到了70岁,就没再上门做了。我今年102岁,加上闰年闰月不知多少岁了。身体还好,不戴眼镜也能穿针线。感谢党,感谢政府,现在一个月又有几百元补助,让我们衣食无忧。前些年我回过几次沅陵老家,家里那边的人都很好,现在日子都好,不像旧社会。我一年四季不用吃药,抽烟但不喝酒,爱下象棋,喜欢钓鱼。可以在河边钓鱼坐一整天。我喜欢你们民革党员来看我,和你们说说抗战的故事。我要好好活着,我要参加明年的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活动,还有八十周年,九十周年…… ”

      往事如烟,102岁老兵向心桂打开话匣子诉说着沧海桑田。亲切温暖又励志。

 

 

 

上一页:民革浏阳工委二支部联合湖南省第二测绘院志愿者关爱抗战老兵
下一页:[老兵故事系列之十五] 王正相:跟李默庵将军坚守九岭